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2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王玉婷摄影报道) ...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也是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日。当天,在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绿色吨半粮”千亩示范方测产现场,经专家组测定,王庄千亩方测产结果为826.6公斤/亩,结合今年6月小麦季实收730.8公斤/亩,冬小麦夏玉米全年亩产达1557.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2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
从青藏高原的智能牧场到江南水乡的智慧农田,从高原牦牛的“温暖之家”到田间作物的“科技守护”,14亿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味道”和“创新分量”。“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不仅让传统产业持续焕新,更将科技的温度与力量,源源不断传递到乡村振兴 ...
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池梦蕊) 2025年正值圆明园罹难165周年。为深入促进“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圆明园遗址保护与利用高质量发展、深化圆明园历史与园林文化研究,10月25日,由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和中国农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圆明园研究与保护2025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及圆明园遗址公园拉开帷幕。
近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科技小院获批名单,安徽埇桥肉牛科技小院、安徽天长三黄鸡科技小院等多个小院成功入选“国字号”。至此,安徽省已获批在建科技小院87个,覆盖全省16个地级市、62个县(区),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渔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这些扎根田间的“科技驿站”,正成为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2024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研发团队,发布“丰登·种业大模型”。经过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在大模型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推出生物育种领域的科研智能体——“丰登·基因科学家”,辅助科研人员探索和验证未知的基因功能。
可当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抵达前衙村后,却发现这个“葡萄村”还是个“宝藏村”:既有包公开衙遗址,又有颇具地方特色的曲周花车、曲周草编等非遗项目,乡村生态也很不错。
现实中,艺术乡建还会遭遇“人走茶凉”的困境,艺术家一旦离开,艺术赋能乡村的活力也随之减弱。如何以艺术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动力,成为艺术乡建的重中之重。我们以仪式性节庆为乡村持续注入能量,以数字基建拓展乡村的连接半径。比如,我们打造了“酉阳乡村艺术季”,把艺术创作植入农事节律,令其成为村民年年期盼的新民俗。在柳荫镇,我们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拓展乡村视野:用VR(虚拟现实)重现水渠历史,引导孩子们开展AI( ...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0月25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5-13次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委书记钟登华主持会议。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强调要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在此背景下,腾讯SSV联合多所高校发起“乡村CEO实习生”专项实践,旨在为大学生搭建深入乡村的实践平台,通过系统性课程学习、实地考察调研及实践任务执行 ...